昨日上午,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呼和浩特隆重开幕。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过去五年工作回顾
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
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,农牧业稳中调优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,新兴产业较快增长,服务业比重提高。
加快产业转型升级
改造升级传统产业,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,煤电、煤化一体化比重达到90%以上,工业企业利润率明显上升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电子通讯等产业增长较快,稀土化合物产能、云计算服务器承载能力居全国第一。旅游、文化、体育、健康、养老、会展等服务业加快发展,游客总人数超过1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连续7年增长20%以上。新培育自治区级众创空间93家,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家。
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
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%。新增铁路3400公里、高速和一级公路5600公里、民航机场12个、电力外送能力4400万千瓦。
生态环境持续好转
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“双提高”,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“双减少”,主要污染排放量大幅下降。
加快改革开放步伐
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,分级诊疗试点实现盟市全覆盖,154家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系统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,进出口总额超过900亿元、增长22.8%,口岸过货量稳中有增。
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
2017年加大了民生投入力度,出台了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十项措施,全年减贫20万人,1个国贫县、13个区贫困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,实施棚户区改造22.1万套,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300万平方米。
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
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,新增城镇就业133.5万人,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,保障水平逐年提高,累计为217.6万户城乡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。教育、卫生、体育、文化事业不断进步。
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思路
坚持新发展理念
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
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,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,推动我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
总体布局
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
战略布局
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可持续发展战略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。
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
统筹推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深化改革开放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加快建设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,强化制度保障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。
2018年工作重点
2018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.5%左右;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%左右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.5%左右,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左右,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%左右和4%以内;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;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;金融财政风险有序有效防控,化解政府债务完成年度任务。
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
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。采取有力措施,解决全区政府债务率普遍较高的问题,严格控制债务增量,有序化解债务存量。
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,确保全年减贫20万人。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,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,采取产业扶贫、转移就业等办法实现脱贫。对丧失劳动能力的,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,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、病有所医、残有所助。
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以市场化办法解决弃风弃光问题,增加清洁电力供应。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,整治工业园区环境,依法有序退出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。
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优化要素配置,提高供给体系质量。
大力破除无效供给。今年退出煤炭产能405万吨,统筹做好煤电、建材等行业去产能工作。加大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力度,列出退出清单。
大力培育新动能,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,积极促进有效投资,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。
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
增加科技投入,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鼓励企业承担科技项目,形成多元投入机制。围绕现代农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,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,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。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,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包头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。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
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,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。
坚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调整优化农牧业产品结构、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,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牧业。实施“互联网+农业”“互联网+牧业”,加快农蓄产品流通现代化。
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
持续深化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改革,推广“马上就办”“最多跑一次”、证照分离和网上审批等做法,整合政府信息系统,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。
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,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,优化布局,创新体制,以开放促改革,以开放促发展。
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
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,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立幼儿园,扶持和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。
努力促进就业创业,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。
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,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落实养老、医保、低保和优抚补助政策。
建立多主体供应、多渠道保障、足够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。加快健康内蒙古建设,提升社会治理水平。
建设文明内蒙古
努力提高人民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、文明素养,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、社会全面进步。
坚定文化自信,发挥好文化引领风尚、教育人民、服务社会、推动发展作用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、精神文明创建、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,倡导和培育良好社会风尚,提升城市文化内涵。
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
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坚决查处破坏生态、污染环境的行为。探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地体系。
坚持绿色发展,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建设节约型社会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,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,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配套政策。
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新时代要求人民政府必须有新气象。各级政府要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,言必行、行必果,新官必须理旧账,提升政府公信力。发扬“钉钉子”精神,增强狠抓工作落实本领,提升政府执行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