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呼和浩特,有一个地标,可以说是所有首府人都曾经打过卡的地方,它就是呼和浩特火车站,今年,你知道吗?到今年,呼和浩特火车站已经100岁啦,它和中国共产党同龄,见证了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岁月,也见证了首府的快速发展...
乌兰夫故居,是一座具有浓厚北方民俗特点的民居,在土默川平原,这样的民居随处可见。但这座民居却非比寻常,就在今年,它刚刚入选自治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,它同时被国家列入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,因为,这里是革命家乌兰夫同志的故居...
烽火硝烟起,峥嵘岁月长。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、与人民共命运,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,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。建党百年,沧桑巨变。循着中国共产党的足迹,重走内蒙古红色路线,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...
城市地标,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段面,见证并体现着城市风貌和建设成就。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最鲜活符号,它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建筑,更是人们对于城市的情感寄托,甚至是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...
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,有一名普通的退休老人杨惠茵,她珍藏着一张特殊的党费收据,这张收据的背后,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。收据的主人叫杨茂林,是杨惠茵的父亲,生前是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广电系统的一名站长。杨茂林1931年出生于包头市
从呼和浩特市驱车出发,一路向南,穿越一条蜿蜒起伏的盘山路后,就到了180公里外的老牛坡。位于明长城脚下,清水河、偏关、平鲁两省三县的交汇处的老牛坡村,有一段光荣而隐蔽的历史。
刘瑞军是一名80后,他做了一件谁都没想到的事:创办了一家专门以讲红色故事,传播红色文化为主要职能的公司。但对他来说,也许从他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,就注定了今天的选择。
在内蒙古,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:“三千孤儿入内蒙古”,这段历史,饱含一场横跨半个中国的奉献,一段超越了血缘地域的亲情。原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、一级作家萨仁托娅是“国家的孩子”历史佳话最早的见证者和记录者。